杨职名师

当前位置: 首页>杨职名师>正文
杨安平:始终坚守在农业职业教学第一线
时间:2019-11-22来源:作者:点击数:

    从事蔬菜教学、科研及“三农”服务三十载以来,他培养了一批蔬菜生产一线的骨干,选育了一些瓜菜新品种,取得了不少专利、成果,发表、出版了二十多篇论文、著作和教材,制定了无籽西瓜生产标准,多次被邀请参加技术标准和新品种审定会,项目验收鉴定会、技术成果鉴定会,学术研讨会等,每年参加各级农业技术讲座、科技之春等活动……

    他,就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职教名师、304am永利集团骨干教师、生物工程分院园艺教研室专任教师、杨凌示范区科技特派员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杨安平教授。

 

 

热爱职教 注重实践

    从事农业职业教学25年来,杨安平始终坚守在农业职业教学第一线。他主讲蔬菜生产技术和蔬菜育种技术2门园艺专业核心课程,授课对象除园艺专业外,还有中专教育的农学、植保等专业,高职教育的生物技术等专业。授课方式除理论教学外,尤其注重实践教学,年授课约500学时。

    在杨安平的悉心指导和热情付出下,每年凡申请蔬菜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,都能够通过考试,全部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。他本人也因为坚持致力于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取得了双赢的突出成效,2010年被304am永利集团评为优秀教师,被杨凌示范区工委、管委会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。他每年指导的大约20名学生的顶岗实习,全部都能通过毕业答辩。

 

 

    长期的农业职业教育为杨安平积累了不少经验,他凭借自己的积累,编写了4本教材:《蔬菜生产技术》(主编),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,该教材至今仍在使用。《园艺植物栽培》(主编),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。《蔬菜栽培》(主编),院编高职规划教材,2003年1月出版。《蔬菜生产技术》(副主编),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。

    2000年3月-2013年12月期间,杨安平还参加了近4年的实践锻炼。结合杨凌示范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科技包村工作,杨安平负责李台乡五星村的包村组工作。他每年在村上参与蔬菜生产达100多天,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生产经验,为日后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2004年3月,他被杨凌示范区工委、管委会评为先进包村组三等奖和先进个人。

醉心科研 硕果累累

    说到杨安平的科研成绩,更是数不胜数。他主持选育了2个西瓜新品种:陕丰五号和陕丰806两个西瓜新品种。2012年7月,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,予以新品种登记,陕丰五号为长圆形,花皮,晚熟。陕丰806为圆形,花皮,中熟。两品种已在陕西、河南、河北等省份推广应用,截止2014年10月,累计应用面积达112万亩。主持完成了3个省级科研课题:一是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体系建立,系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完成时间为2007年1月-2009年8月。二是甘蓝DH系的创制及应用研究,系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完成时间为2011年7月-2013年7月。该项目成果已应用于甘蓝的实际育种工作中。三是无籽西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,系杨凌示范区科技推广项目,完成时间为2007年10月-2010年10月。制定了4个无籽西瓜生产标准(杨凌示范区发布,地方标准)。该项目于2011年7月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三等奖。

 

 

    杨安平还以第1发明人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:瓜菜作物浸种剂及其制备方法。该专利已被杨凌优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转化为产品,并应用于蔬菜生产近10年。于2003年10月,担任副主编编写出版了《陕西省蔬菜品种志》,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。此外,他还参加了不少科研项目、并取得成果或奖励。包括陕西省蔬菜品种资源收集鉴定及优异种质的评价推广利用研究,获200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;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选育研究及其应用,获200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甘蓝抗源筛选利用与抗病优质“秦甘60”品种的选育,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。同时,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,其中核心期刊11篇。

以德立身  以身立教

   在做好教学、科研、农业推广的同时,杨安平还长期担任园艺专业班主任,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。“以德立身,以身立教。”是他担任班主任时秉持的信念。他说,在开始当老师的时候,一上讲台看到满黑板的字、满桌面的粉尘,看到迟到、旷课现象,总是批评学生,甚至指责、嘲讽学生,要求学生;脾气很大,对学生不满意。一晃几年过去了,才开始感到自身有问题。“后来,我决心从点滴小事做起,提高自身修养,增强人格魅力,以此影响学生,比如在课前我动手擦黑板、整桌面,没有抹布就从家里带,课后为接下来的其它课程也擦黑板、整桌面;遇到最后一节课,我关灯、关门,等等。渐渐地都成为我日用不觉的习惯。”而这些小节,学生都看在眼里,不久也就跟着他行动起来了,自觉的人越来越多。每当有学生做完擦黑板、整桌面等小事,他也总忘不了致谢。日子久了,学生都变得自觉、有礼貌,为人处事进步了一大截。这种情形在每一届学生里反复上演。

 

 

   “教育是植根于爱的。”杨安平说,他曾经对迟到、旷课、不做作业、实习不参加的学生,采取批评、告班主任、扣分、挂课等处罚办法,虽说有作用,但总会遇到个别学生例外,不理会这一套。究其原因五花八门,可气可笑。后来,他弱化了处罚办法,而是加强了师生沟通。首先在学生面前耐心地倾听,让学生把心声全部说出来,然后表达他的感受和需要,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请求。“感受和需要源自于我对学生的爱,而非学生犯错的言行所引起,这是最关键的。”杨安平说道。他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:有个经常旷课的学生,谈话后还是不来上课,他就对学生说:“你答应来上课而没有来,我想你一定是有很特殊的原因吧,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,我很在意你。”从此,这个学生再没有旷课,而且对杨安平说:“我很喜欢杨老师您的课,因为我喜欢您这人。”杨安平深深地感到,只要用心爱学生,学生不但敬师,而且亲师,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教学效果也就好了。

 

名师寄语:

    做高尚的人,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,增强责任心,用爱心去呵护学生成长,均源自于对高职业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。

    (党委宣传部  崔晓  供稿)